七月盛夏,骄阳似火。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2025年07月07日,在法学院辅导员宋一笑带领下,青春星火队红色基因文化传播实践团队奔赴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镇上坪村开展传播红色基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青年视角解码红色密码,在乡村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激昂的红色赞歌。
行走的党课:让历史“活”在脚下
团队成员化身“红色讲师”,通过情景演绎等方式,将抗战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的事迹娓娓道来。当队员们演绎赵一曼写遗书的情景时,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泪光。“原来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上坪村,青春星火队的队员们参观了红二.六军团便水战役牛屎陇战场旧址.红军烈士纪念碑和便水战役纪念雕塑,团队组织村民、学生开展“沉浸式党课”。队员们带领村民重走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斑驳的墙壁前,法学院学生刘菲讲述了1943年当地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战斗细节;在泛黄的老照片前,法学院学生晏菊羚解读了“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上坪村霍庄小学六年级学生郭同学说:“以前觉得红色历史很遥远,现在听你们一讲,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法学院辅导员宋一笑表示,希望大家能真正让红色精神从历史中“走”出来,走进群众心间。
展开剩余66%重走红色路,感悟奋斗情
重走红色路,脚步踏过的不仅是先辈们战斗过的土地,更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当站在便水战役的战壕边,看着王爷爷手中那枚带着弹痕的军徽,大家百感交集。法学院学生牟佳慧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此次活动让实践队的同学们忽然读懂了“奋斗”二字的千钧重量,奋斗是在绝境中不放弃的执着,是为信仰甘愿付出一切的勇气,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革命年代的奋斗,是为了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先辈们用鲜血铺就了通往光明的道路;新时代的奋斗,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青年更应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在各自岗位上实干笃行。这次红色之行,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奋斗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未来,法学生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感悟到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对话老党员,传承初心使命
团队走访了当地老党员,听他们讲述入党故事和奋斗历程。85岁的老党员李奶奶展示了珍藏60年的入党申请书,颤抖的双手、坚定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团队将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写进自己的实践日记当中,以便日后鼓励自己向这些榜样学习。“这些故事是老一辈们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年轻人能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老党员们的嘱托,成为队员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薪火相传:在实践中淬炼青春
法学院学生牟佳慧感慨道:“这次三下乡,不仅是一次红色文化的传播,更是一场自我的精神洗礼。”在实践中,队员们克服高温酷暑、条件简陋等困难,这也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涯画上了精彩的一笔。法学院辅导员宋一笑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使命担当,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活动总结
青山埋忠骨,薪火永相传。“星火燎原”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磅礴的红色力量。这次三下乡,是一次红色精神的“充电”,更是一场青春成长的“修行”。未来,法学生会带着这份收获,让青春在传承红色血脉、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红色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志愿者们带着热情走进乡村,村民们用最朴素的真诚回应。他们对红色历史的珍视、对青年一代的期待,诠释了“人民”二字的千钧重量,也让法学生更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
发布于:河南省富华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